1. <pre id="bulpmr"></pre>
      1. 全國咨詢熱線:

        您當前的所在位置: 新聞動态> 行業洞察>

        宋代元宵節焰火發達 花燈制作華麗奇巧

        時間:2015-03-08    來源:自貢華騰彩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   作者:不詳

          如果說除夕和大年重于家庭團圓、家族親友的團聚;那麼,元宵節則是社會性的大活動,群衆性的大狂歡。   

          火樹銀花點燃狂歡之夜   

          據傳漢文帝就起意正月十五要“與民同樂”,讓家家張燈結彩,以後成為傳統。   

          唐代城市實行坊巷制度,入夜由金吾(掌管京城戒備防務的官——作者注)夜禁,禁止宵行。唐代正月十五前後三夜,“金吾不夜禁”,讓民衆觀燈遊樂。唐玄宗先天二年(713年),在宮外立20丈高的燈輪,上結燈彩五萬盞,“百裡皆見,光明奪月色”,燈輪下有千餘少女載歌載舞。十五觀燈習俗曆代相沿,不僅宮廷,府州縣衙前也用燈彩堆疊成山,像傳說中海裡巨鳌的形狀,稱為鳌山,讓百姓觀賞,以示與民同樂。   

          宋代城市發展,不行宵禁,而且焰火發達,皇宮觀燈的高潮是放焰火,府州縣也仿效。《水浒全傳》第33回“宋江夜看小鳌山”中描寫了宋明時代山東青州一個“三五千人家”的清風鎮元宵節的盛況:   

          土地大王廟前紮縛起一座小鳌山,上面結彩懸花,張挂五六百碗花燈。土地大王廟内,逞賽諸般社火。家家門前,紮起燈棚,賽懸燈火。市鎮上,諸行百藝都有。雖然比不得京師,隻此也是人間天上。……到這清風鎮上看燈時,隻見家家門前,搭起燈棚,懸挂花燈,燈上畫着許多故事,也有剪采飛白牡丹花燈,并芙蓉荷花異樣燈火……   

          宋代花燈制作的技藝有很大進步,彩燈華麗奇巧,琳琅滿目,如辛棄疾的詞《青玉案·元夕》所描繪:“東風夜放花千樹,更吹落,星如雨,寶馬雕車香滿路,鳳箫聲動,玉壺光轉,一夜魚龍舞。”火樹銀花燈彩奪目,繁燈焰火似下星雨,魚龍燈等耀奪月色的華燈,伴随鳳箫樂聲起舞,寶馬雕車載着美女貴婦香飄滿路,繁華的群體性遊樂,構成元宵節熱鬧絢麗的景象。“鬧元宵”,一個“鬧”字點出元宵節的紅火,中華民族比較不尚張揚,有點狂歡節味道的傳統節日當首推元宵節。  

          激情社火舞出民俗之美   

          元宵節俗遍及城鄉。我曾親身領略過晉中地區元宵節社火會演的卓越風采。   

          正月十五的晉中,三大廣場同時舉辦社火會演,一個個方隊行進式表演進入廣場,在凜冽的寒風裡,壯實的漢子赤膊上陣,号子聲震天動地,上演了一個個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原生态社火。群舞群鼓都有一位剛健妖娆的女郎當指揮,站在特為她搭的四面淩空的高台上。她既是指揮,又是領舞,是群體的靈魂。看了她們身手不凡的表演才知道什麼叫“渾身解數”,渾身上下仿佛每個細胞都有表情,每隻指頭都會說話,每根發梢都有靈性,一招一式都是造型,而從頭到尾又通脫流暢,叫人目不暇接。   

          午後我們到南莊看架火。這裡的趙家幾代傳承,是架火專業戶。空闊的田野上已架起三座牌樓,每個規模都可與頤和園正門前的牌樓媲美。牌樓上綴滿燈彩,還刻繪着八仙過海等人物,《三國》《水浒》等故事,觀賞者無不贊歎不已。夜幕降臨後,四鄉八村的人們扶老攜幼地來了,人山人海。八點鐘,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——随着一聲令下,三座牌樓上的焰火瞬間點燃,牌樓通體透亮,群星飛舞,有的直射蒼穹,有的天女散花,歡呼聲、驚歎聲,此伏彼起,現場變成一片歡樂的海洋。  

          正月十六的榆社縣,在縣城通衢搭起觀禮台,縣裡“四大班子”的領導都來與民同樂。表演方隊以鄉鎮或部門為單位,行進式通過。他們行進到觀禮台下,親熱地呼喊着台上幹部的名字,親切地互相拜年道賀。十裡通衢兩旁密匝匝幾排人牆,人頭攢動。真是萬人空巷,傾城出動了!當地的一位領導告訴我:“如果我們不組織,老百姓也會自己走村串鄉演出,但要埋怨我們。春節裡我們都全力以赴投入,把這當作新年的第一件大事,盡量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。”聽了這話我很高興:傳統節慶的根深紮在民間,逢春定會繁盛;州縣“父母官”沒有忘卻與民同樂的傳統,中華狂歡節會鬧得更歡!  

          其實,像晉中這樣重視傳統節慶文化的地方越來越多,各地都在發掘傳統年節習俗,找回了許多年節習俗文化記憶。   

          新興節俗傳遞博愛之心   

          年節習俗在逐漸找回記憶的同時也在逐漸發展。比如,廣東中山市的“慈善萬人行”,就是元宵新民俗的典型代表。   

          每到元宵節的下午,中山市在十萬彩炮的轟鳴中,成千上萬的人從西區岐江橋頭起步,沿着孫文路,一直向孫中山紀念堂走去。曾經是中山經濟社會發展标志的孫文路,在萬人空巷愛心傳播的熱鬧中再次閃爍着新時代的風采。一路上龍騰獅躍,飄色競豔,沉寂了多年的民間藝術,再次出現在遊行的隊伍當中,彩燈、人流、花海、旗潮、歌浪、笑聲、樂聲、鼓聲,彙成一首動聽的中山人民愛心敬老之歌。民間文化色彩斑斓,姿态萬千,地色、秋色、水色、高跷、火龍舞、鶴舞、鳳舞、醉龍舞、麒麟舞、醒獅舞、扭秧歌、甲魚舞……一些快要失傳的民間藝術,幾乎成為每年慈善萬人行最吸引人的亮麗風景。慈善萬人行成為中山市民期盼的每年一次的文化盛宴。慈善的種子,博愛的火花,就在這種文化藝術的演繹中,撒向人間。   

          中山的慈善萬人行活動,是群體性的公益活動,是通過廣泛發動,使人們在自覺自願的基礎上,從各個方面,用多種形式,向孤寡老人、殘障人士,和一切需要關心的人伸出援手,所籌善款代表了全社會的一片愛心。在慈善萬人行活動中,籌集善款,隻是其中的一種形式,更多的是各行業各階層為此而開展的義賣、義演、義診、義修、義載。為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做好事辦實事的善舉,在全社會已蔚然成風。慈善博愛精神像明星朗月,在中山大地閃閃發光。   

          慈善萬人行,已經滲透到中山人365天的生活工作之中,但它折射出的卻是中山人團結、友愛、求是、愛國、奉獻的精神。它已不是慈善捐款這麼簡單,它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捐款助人的範圍。人們在萬人行當中受到了愛的啟迪,發現了自己心靈中,那種真善美的閃光的東西。細心的人們發現,自從有了慈善萬人行,中山路旁那成排的矮燈很少被損壞,碩果滿枝的樹木依然優雅地站在街道兩旁。元宵節之夜,璀璨的燈光,在綠蔭下把這座小城裝點得更加溫馨和甯靜。   

          融古今中外文化于一體的中山慈善萬人行,已經像春晚一樣,成為中山人一年中最不可缺少的節日大餐。在二十多年的不斷演繹中,它已經成為中山城市的元宵新民俗。

          

        服務熱線:0813-2103315            手機:13990048333

        電子郵箱:755800117@qq.com           辦公室地址:四川省自貢市釜溪河商業步行街

        主營業務:專業從事國内外燈會展出、彩燈設計制作、燈會商貿業務、燈會展覽、燈會展出

        Copyright © 2015-2020 自貢華騰彩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.,LTD., ALL Rights Reserved   ICP備案号:蜀ICP備11020746号
        技術支持:四川百信智創科技有限公司
        另类图片国视频